正在阅读:

房企财报“难产”名单

房企财报“难产”名单

每年3月,是港交所上市房企集中披露过去一年成绩的财报季。根据港交所规定,发行人须在有关会计年度结束后3个月内刊登有关业绩。今天是3月的最后一天,是港交所规定上市房企披露年报的最后期限。据统计,总共217家品...

每年3月,是港交所上市房企集中披露过去一年成绩的财报季。根据港交所规定,发行人须在有关会计年度结束后3个月内刊登有关业绩。

今天是3月的最后一天,是港交所规定上市房企披露年报的最后期限。

据统计,总共217家品牌房企中,以3月3日率先发布年报的越秀服务和九龙仓置业拉开2022年房企年报季开端,截至目前已有106家公布了2021年业绩,还剩111家尚未发布2021年度财报。

已经发布上年业绩的房企,不是忙着召开发布会,就是忙着对接媒体推业绩通稿,好不热闹;而有些房企却“哑然失声”,接连提交“延期交卷”申请。

文轩财经不完全统计,截止3月31日,共计31家房企及其关联物企公开宣布延发年报。就年报延期,他们给出的理由多是疫情影响审计流程、债务核算、更换核数师等。


(点击查看大图)

针对这份《文轩财经-延迟发布2021年年报房企及关联企业名单》,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解读它:

躺平型——连未经审核业绩都“懒”得发布的;

躺掩型——资金困难,延发争取缓冲时间等好转;

躺枪型——受集团“连累”的物企;

“躺平型”

代表企业:恒大、融创、新力、佳兆业、阳光100中国、中国奥园、花样年、当代置业……

从表单可以看出,这些难以按时提交业绩答卷的企业,尤其是这12家连未经审核年度业绩都发不出的房企,他们大多数处于流动性危机之中,要么已经在公开市场发生实质性债务违约,要么已经行至暴雷的边缘。

新力控股,是第一家表示不能按期刊发年报的港股房企。

3月18日,新力控股发布公告称,预计将无法于3月底或之前刊发经审核年度业绩。

对于无法如期刊发的原因,新力方面给出的解释也颇为凄惨:由于若干主要雇员(尤其是财务报告单位的雇员)近期离职,导致其财务报告事宜延缓。同时新力表示集团虽已尽力招聘替代人员,但因财务报告单位人员短缺,以致财务报告单位无法正常有效运作。


自去年9月正式暴雷以来,新力控股在债务违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去年12月20日,新力控股首次披露境内债逾期金额63.94亿元,并确认10月到期的一笔2.5亿美元债违约。今年1月,新力控股境外债券第二次违约,一笔2.42亿美元、票息8.5%的境外债依然无法到期兑付,今年6月18日,还有一笔2.08亿美元、票息为10.5%的境外债到期,届时或触发交叉违约。接连违约的同时,新力控股也面临着销售额下降的压力。

从已公布的数据看,新力控股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1月11日,其披露的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新力控股及其附属公司连同其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的合同销售金额约814.9亿元,同比减少28.3%。今年前两月,新力控股累计销售额仅约5.3亿元,公开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至今,新力控股月均销售额低于10亿元,经营困境明显。

新力控股陷入危机由来已久,但大概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作为一度蝉联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单TOP5的融创中国,有一天也会步了中国恒大的后尘,连未经审核的年报都发不出来。

3月28日晚上8点,融创中国在发布的公告中释放出3个重大消息,一是不刊发2021年未经审核年度业绩,二是延期举行董事会会议,三是股票将于4月1日上午9时起暂停买卖。这距离融创中国3月21日公告“将于3月31日发布未经审核年度业绩”仅过去一周时间。


对于不刊发2021年未经审核年度业绩,融创给出的理由是,考虑到尚未完成的部分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工作量及所需时间;因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公司评级,引起有关境外贷款的问题,正与相关债权人沟通解决方案;境内公开债展期等事项,对财务报表影响的不确定性。同时融创称,会在切实可行情况下尽快刊发集团2021年经审核年度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公告的前几日,融创才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期面临阶段性流动性困难,无法筹措到足额资金,预计不能如期兑付债券“20融创01”的本息以及“21融创03”的利息。公告还表示拟于近期与债券持有人就上述债券的展期及延期支付事宜进行沟通。为了顺利推进债券展期,融创老板孙宏斌甚至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涉及金额40亿元。

目前,融创中国正面临着资金、巨额的到期债务及销售等多方压力。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融创中国总资产规模为11410.52亿,总负债9971亿,资产负债率83.45%,其中流动负债合计7550亿元,相较2020年末增加了约711亿。截至3月底,融创中国将在未来12个月内面临240亿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公开债券到期。

销售方面,2022年前两个月,融创中国实现合约销售502.8亿元,同比下降26.5%。每平方米13240元的平均售价相较2021年的约14420元/平方米也有所下降。事实上,融创“缺钱”似乎也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为了筹措资金,掌舵人孙宏斌不仅将个人的4.5亿美金(约合28亿人民币)无息借给融创,还一度开启“卖卖卖”的节奏:自去年10月,陆续转让了杭州、温州、重庆、武汉、昆明、西安等地的多个项目、去年底两次出售贝壳的股票……

融创这份“发不出”的年报,也早有征兆:3月21日,融创在发布的盈利预警公告中提到,预期2021年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较去年下降约85%,核心净利润较去年下降约50%。之所以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由于集团2021年处置贝壳股票录得投资损失,数字超过56亿元。

如此看来,除了疫情影响等客观因素外,财务面表现不佳或许是融创申请延迟发布年报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不服输的孙宏斌还能否再度创造一个奇迹,将债券徘徊在暴雷边缘的融创拉回到“安全区”?

除了融创中国、新力控股,中国恒大、佳兆业、阳光中国100、中国奥园当代置业花样年控股等陆续公告,将延迟刊发2021年年报或延迟刊发经审核后的年报。

深陷债务问题的中国恒大,在3月22日发布“预期延迟刊发2021年经审核业绩”的公告。公告称,由于自去年下半年起,公司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核数师在2021年增加了大量额外的审计程序,再加上新冠疫情的相关影响,根据公司目前掌握的资料,公司无法按期完成审计程序。由于审计工作尚未完成,公司预期无法于3月31日或之前刊发2021年度经审核业绩。

于去年11月暴露出流动性危机的佳兆业,将发不出年报的原因归咎于新冠疫情。3月23日,佳兆业公告称,由于三月最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公司总部须强制封锁,以及深圳随后实行全市封锁,审核程序有所延迟。根据公司目前可得的资料,相关审核工作于本公告日期尚未完成。预计无法于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刊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业绩。预期将自年4月1日上午九时于联交所暂停买卖。

3月25日,中国奥园公告,可能延迟刊发2021年度业绩及寄发2021年度报告,倘公司无法于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公布2021年度业绩,预计公司的股份将于2022年4月1日上午九时起暂停在联交所买卖。

3月25日,阳光100中国公告,延迟刊发2021年之年度业绩,公司将申请股份将自2022年4月1日上午9时正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直至本公司发布有关与本公司核数师协定一致之2021年经审核业绩的公布为止。

3月29日晚间,花样年控股公告,目前预期公司股份将于2022年4月1日上午9时正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直至公司发布有关2021年全年业绩之公告为止。花样年称,由于公司之重组仍在进行,以及集团财务人员流失等对集团的财务报告和综合程序带来实际困难并阻碍审核进度,公司将需更多时间完成财务报告和审计等程序,因此,有关2021年全年业绩之公告需延迟发布。

3月29日,当代置业公告称,将未能于3月31日或之前刊发2021年年度业绩。公司将申请股份自4月1日9时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直至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的公告为止。当代置业提到,由于流动性问题以致人员变动,以及3月份最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集团总部北京及其他多家子公司所在城市实施严厉限制措施,财务报表拟备工作以及审计师审核工作的进度均受到较大影响,目前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拟备工作尚未完成,因此将未能于3月31日或之前刊发2021年度业绩及将可能未能于4月30日或之前寄发2021年年报予股东。

3月31日,世茂集团公告称延期刊发2021年度未经审核全年业绩,原因是由于最新一波疫情爆发导致公司位于上海的总部办公大楼被防疫封控,参与准备程序的集团部分员工正处于防疫隔离期,且解除防控措施的时间不能确定。

根据港交所的规则,若发行人未能按规定如期发布定期财务资料,港交所一般会要求其证券停牌,直至发行人按规定披露财务资料为止,若年报迟迟出不来,会面临更长的停牌期,更严重的甚至有清算风险。

目前,已有融创中国、佳兆业、阳光100中国、中国奥园当代置业花样年控股世茂集团7家房企明确于4月1日起停牌。

“躺掩型”

代表企业:雅居乐、宝龙地产、龙光集团、三盛控股

相较以上已经构成或无限接近实质性违约的房企,诸如雅居乐、龙光集团等还在为摆在眼前的债务繁忙奔走,变卖资产筹集资金,以期获取更多的喘息时间。

3月29日,雅居乐及其旗下物业服务公司雅生活服务宣布,将延迟发布经审核的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雅居乐称,受到客观影响,目前向多地合营企业及附属公司索取所须资料及安排现场审核的工作已经延误,特别是上海、深圳、西安等地;此外,应收、应付款确认书及银行确认书等的收发也收到影响。预计经审核的2021年全年业绩将于2022年5月15日或之前刊发。

今年1月,两大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相机下调雅居乐的评级,3月30日,穆迪再将雅居乐评级从“B1”下调至“B2”,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2”下调至“B3”。穆迪也已将其评级列入进一步下调观察名单。此前的评级展望为“负面”。

2021年半年报显示,“永续债大王”雅居乐有息负债为979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65.12亿元,对到期债务覆盖比例为1.2左右。年内有3笔美元债到期,合计规模10.77亿美元。境内债年内有两笔合计30亿元到期。年内内外债券到期规模折合人民币约为98亿元,主要偿债高峰集中在下半年。

为了避免债务违约,自去年下半年起,雅居乐通过发债、配股及出售资产等多方式筹集资金。粗略统计,雅居乐通过出售项目股权方式累计回血约68亿、通过配股、发债等方式融资超过100亿。

除了“卖卖卖”,加快销售回款也是行业普遍自救措施,据其披露的2022年2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称来看,尽管采取降价促销,但销售端的表现仍不太给力,今年前两个月,雅居乐集团实现预售金额141亿元,同比下降46.9%。

面对下半年将集中到来的大笔债务,雅居乐能否从债务的泥潭里洗脚上岸?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问号。

“绿档”闽系房企宝龙地产在3月24日公告延期发布2021年年报。原因是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已辞任公司核数师,并已决议批准委任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新任核数师。

对此,评级机构认为,推迟公布2021年报,并在年报前更换审计师,宝龙地产的财务透明度和公司治理状况有所恶化。3月25日,标普和穆迪同时将宝龙地产信用评级下调,后者信用资质持续恶化,再融资压力加大。

其29日发布的未经审核的年报显示,收入方面,去年全年宝龙地产合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1012.27亿元,同比上升约24.1%;合约销售面积约为64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约20.3%。利润方面,宝龙地产收入约为399.02亿元,同比上升约12.4%;公司拥有人录得应占利润约59.92亿元,同比下降约1.7%;归母核心净利润约为37.66亿元,同比上升约4.7%。

收入增加的同时借款也在增加,截至去年底,宝龙地产借款总额约为729.58亿元,同比增加了9.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合共约为250.68亿元,同比减少11.3%。净负债比率约为76.7%,同比上升了2.8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6月末,宝龙地产总资产为2174.29亿元,总负债1597.73亿元,净资产576.56亿元,资产负债率73.48%。从“三道红线”看,宝龙地产净负债率为77.84%,剔除预收款后的总资产负债率69.98%,现金比短债1.09,继续保持绿档。

据界面新闻统计,目前宝龙地产存续美元债8只,存续规模24.45亿美元,其中有4只合计7.9亿的美元债于一年内到期。境内债方面,主要由宝龙地产子公司上海宝龙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瑞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目前分别存续86.21亿和37.95亿元。

不过,对于4月份即将到期的那笔美元债余额1.9亿美元,3月25日,宝龙地产向投资者表示,公司已准备好相应资金,到期将及时予以偿付。

“躺枪型”

代表企业:恒大物业、彩生活、雅生活、融信服务、世茂服务、宝龙商业

受地产母公司的牵连,多家上市物管公司也官宣年报“难产”,包括恒大物业、彩生活、雅生活、融信服务、世茂服务、宝龙商业等。

3月22日,恒大物业连续发布两条公告称,母公司恒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核数师在2021年增加了大量额外的审计程序,再加上疫情的相关影响,公司无法按期完成审计程序。作为与恒大往来密切的子公司,恒大物业延迟发布年报。另外公司在审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告过程中,发现公司有约为人民币134亿元的存款,为第三方提供的质押保证金,已被相关银行强制执行。

3月29日,雅居乐旗下物业服务公司雅生活服务宣布,将延迟发布经审核的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雅生活服务称,根据本公司目前掌握的资料,估计本集团于报告期间的经审核全年业绩将于2022年4月30日或之前刊发。

3月21日晚间,世茂集团与世茂服务接连发布公告称因为新冠疫情影响,若干管理层及雇员接受检疫隔离,导致第三方审计工作延迟,将延迟至4月30日或之前刊发。

文轩智库:

延迟发布可能是为了等待市场改善,可能会引起投资者对其经营、财务状况的猜疑

除了一些表面因素,房企如此大规模延发年报是否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此类现象对行业后续局势又有何影响?看看文轩智库的专家们怎么说。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 梁楠:多家房企年报发布延后,除了全国多地疫情复发导致审计等方面受阻,与房企更换审计机构也有一定关联,年报工作本身体量大、程序复杂,临近年报公布节点更换审计机构也会影响年报的公布进度,另外,资金链紧张或也是年报延迟发布原因之一,随着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部分房企的业绩数据并不乐观,财务面欠佳,年报延期发布或为避免引起投资者信心波动,从而引起公司债券股票等价格下跌。

从当前未能按期公布未经审核年度业绩的房企来看,多为一些流动性较紧张的房企,如恒大融创中国等,目前股票已停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投资者信心受挫,同时企业的负面影响或会加剧,导致企业后续融资压力加大。

对于一些流动性压力较大的房企来说,延迟发布可能是为了等待市场环境持续改善,年报数据指标略显好转。但是由于当前市场情绪并未有明显好转,市场对房企的年报发布时间及数据情况等比较敏感,房企大规模的年报延迟,可能会引起投资者对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猜疑,甚至可能导致其对房企日后公布的财务数据的信任度降低,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企业信用评级被下调。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 卢文曦:通常我们都是报喜不报忧,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很现实了,按照以往的经验,很多数据肯定不理想不好看,只能选择往后延,越是后面出来的,越是要想办法去粉饰,但是今年这个状况可能比较特别,如果大家业绩都差,那干脆集体躺平,那也就无所谓了。

我认为数据不好看是导致出现大规模延发年报的主要原因,也不排除在财报数据上有一些其他的想法,看看是不是会做一些数据上的调整或者是其他的措施。

关键现在整个市场,说直白一点,信心已经提升过,但有效的落到企业的一些利好可能还是需要时间来传导,比如说发债,有些大的房企、没问题的房企已先行发债,但是还有更多的中小房企还在等待中,可能还不一定排上号,这是其一。第二,现在销售端、信贷端都有所回升,但好像三四线起色不是特别明显。市场还是需要一个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好兑现的速度可能会比较慢一点,因此大家信心可能会比较犹豫。

标准是公平公正的,对谁都是一样,反正要考不好大家都考不好,但我还是相信强者恒强,比如别人跌五块,我甚至一块不跌,虽然跟以前的行情没办法比,但是人家都在跌,我不跌,已经是属于表现非常好了。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 严跃进:此次年报暂停发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疫情带来了冲击和干扰,造成审计工作难以推进。企业当前经营还是比较被动的,延发的原因,也跟经营压力有关系,现在房地产市场降温,在疫情下会更加被动,企业现在还是需要做到独立的发展,减少疫情的冲击。从房企角度看,可以做灵活的变通,淡化年报延迟事件的影响,多强调“近期虽然疫情干扰,但努力发布财报数据,特殊情况下先发布未审核的报告”。这样做,可以减少投资者的顾虑,也增强房企和投资者之间的沟通。

总体上,当前投资者对于房企不发年报会比较敏感,但是作为企业来说,主动和坦诚做沟通,以专业的视角而非简单公关的视角去理解此类事件,反而可以平息投资者顾虑,更好解决此类风波和问题。另外,要多和国家对房地产支持等政策做结合,积极诠释企业所处的大环境有趋好可能,要强调企业虽有困难但稳经营的工作一直在推进,这样都有助于为企业本身创造更好的环境。只有这样,在当前特殊的困难时期,房企以及房企各职员才能齐心协力,助力企业度过难关,并充分保障企业以及投资者的各项权益。


财经观察员 杨震:在我国会计准则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此类财报延后的情形应该是行业内特定企业的资金状况所致。总体上看,这类企业都是对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误判,因而在低利率和便宜资金的诱导下,过度纵向扩张和横向扩张患上了流动性“贫血病”。也反映了在房地产市场受宏观市场紧缩预期制约下,企业持久经营能力中的太多问题。当中特别重要的是决策能力。一个谨慎而有远见的企业家,不会在市场和政策紧缩信号一再亮灯的情况下,还要盲目扩张和投入。据此,投资者应该更加明智地取舍投资对象。实话说,像SOHO中国那样早早采取稳健策略的房企业毕竟是少数。

文轩指数:

发或者不发,都将面临市场的审判

房企如此大规模地延发年报,大概是历史首次。

除了新冠疫情等客观因素外,文轩指数认为其背后的真实原因可能还包含以下两点,一是除了疫情外在公告中提到最多的更换核数师从而导致审计工作延误或者更换审计机构而导致年报延迟,如中国奥园、新力控股、融信中国等,都曾将年报延期的原因“甩锅”给核数师。

对此,有分析称,房企之所以在年报发布前夕更换会计事务所,可能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按照上市公司的意愿做会计处理,公司与审计机构就一些原则性问题发生了重大分歧,双方只能选择以“审计费未能达成共识”的说辞结束合作关系。

二是深入研究这些延发年报的房企,会发现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面临着或多或少的流动性压力。因此,延期发报的房企,或更多与业绩数据不理想有关。可能是因为业绩未达预期,寄希望于市场回暖,以时间换空间,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而延迟发布年报,避免发布数据“太难看”的业绩报表影响到公司股价和项目的销售,给公司造成较大压力。

而从已披露年报的百余家品牌房企来看,大多都面临业绩增速下滑、毛利率下降的压力。据中指研究院统计,A股64家房企中,预告亏损的企业有27家,占比42.2%。多家龙头房企业绩承压。甚至是被视为有着超前理论的行业“风向标”万科,也在本次年报季遭遇“滑铁卢”——净利润225.2亿元,同比下降45.7%。有媒体指出,这是万科上市31年来,第三次出现净利润下滑,而前两次分别为1995年和2008年。这个节骨眼上,发或者不发,都将面临市场的审判。

年报难产,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地产企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相较往年雄赳赳气昂昂站在年头制定宏伟目标,今年更多房企或不再制定2022年销售目标。

交卷铃声早已响起,这些无法如期向投资者交出答卷的房企们,面对市场的质疑,又该如何自处呢?


声明: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轩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邮箱:News@wenxuan.news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