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地铁一段小伙掌掴大爷的视频火了。起因是地铁上两位大妈因占座发生争执,一旁的大爷上前理论并说:“我占十个你也管不着”。闻讯而来的小伙一听此言怒了,扇了大爷一记耳光,场面一度混乱。
随后,小伙因所谓的“正义之举”,成为了网友心中惩恶扬善的化身,被很多人誉为“地铁判官”。同时,其戏剧的肢体语言和“大快人心”的行为也刺激了网络热梗的兴起,网友们给他P表情包,写网络“传记”,#地铁判官#相关话题也反复冲上热搜。但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不应该靠打人来维系。
无论事出何因,暴力解决矛盾是不可取的。地铁判官“以暴制暴”的行为,看似是正义之举,实则是暴力之举。公共秩序的维系应依托健全合法的管理制度,维护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应出自人们的道德规范和自身修养。若将打人等同于正义,则会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助长暴力行为的滋生,反而破坏公共秩序。
不过,为什么网友会对“地铁判官”的行为大加赞赏?这折射出了当前社会潜存的矛盾焦点。无论是此前的高铁让座风波、抑或是这次的地铁占座风波,公共场所里总有些不文明现象出现,这时人们便十分希望此等不文明行为能得到及时处理。但“地铁判官”的打人之举看似直接有效,实则是另一种不文明行为。
目前,由于部分地区公共空间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导致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效果不佳,加之部分市民的道德规范不高,往往会滋生一些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公共空间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效能,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秩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谐有序的公共秩序不能指望“判官”,要靠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制约,更要靠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努力。
经作者授权华评网转载使用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