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为什么“跌跌不休”?原因很简单,房子够住了,甚至是过剩了。
中国有多少房子?据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近6亿栋城乡房屋。敲重点,单位是栋,不是套、户。
过去,房地产曾是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对地方财政也有显著贡献。而如今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已经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尽管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旨在“救市”,成效却有限。
为此,中央财办提出新方向,强调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摒弃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三高”旧模式,转而聚焦打造满足人民新期待的“好房子”,精准对接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
浙江各地也在纷纷试点和探索如何打造“好房子”。
杭州,居民众筹5亿重建小区
2023年5月11日,浙江发布《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明确的路径与政策支持,有效打破了规划、立项、审批等环节的“堵点”,让城市更新工作得以顺畅进行。
5月出台相关政策,去年6月杭州浙工新村就基本完成签约,8月项目正式立项,9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10月初步设计与腾房工作同步告捷,11月更是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并完成了拆房工作。
据悉,浙工新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14幢多层住宅,其中有13幢建于2000年之前。大多数楼幢由于建筑年代久远,房屋主体采用预制多孔板及条形基础,无抗震设防及配套用房,安全隐患较多。而且其中4幢多年前就已是C级危房(仅次于D级危房,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一直以来居民的改造意愿强烈。
浙工新村小区居民以“一幢楼一代表”为原则成立居民自主更新委员会,代表多数居民行使权利,采取委托政府部门的形式实施项目改造。在近100%居民同意的前提下,由居民自主更新组织向政府提交自主改造申请,政府按照一事一议方式进行审议,条件合适的支持其进行“拆改结合”的自主改造。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浙工新村的拆改与重建,其主体与出资方均为居民自身。居民出资比例高达80%,总额近5亿元,剩余部分则通过旧改、加装电梯、未来社区创建等政策性补贴得以解决。这一模式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更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改造的热情与责任感。
浙工新村的顺利推进,是杭州市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让居民住上“好房子”的生动体现。
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早在2020年就已明确,但具体实施仍需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与实际行动。同样有改造需求的成都中央花园二期,早在2018年,小区业委会就提出“自主更新、拆旧建新”的设想。2023年,99%业主签字同意。然而,该小区目前仍在等待相关单位的回复。
丽水,个人可以买地建房
今年4月,浙江丽水率先试点“微小宅地”政策,该政策允许个人直接购买土地并自主建房,同时享有自由售卖的权利。此举措旨在通过灵活调整土地规划政策,促进住宅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该政策还适度放宽了对容积率的限制,特定条件下允许建设单幢低层住宅,且非沿街部分可采用低矮实体围墙设计,高度不超过2米,既保障了私密性又兼顾了个性化与实用性。
顺应这一政策,丽水的碧湖新城16亩低密地块亮相,容积率低至0.7,地块通过区内道路形成3个子地块,其中一宗子地块还能进一步拆分至800-1000㎡小地块,允许单个业主拿地,也允许多人组团联合拿地共同建设。据悉,该地块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市政府仅约10分钟车程,是碧湖新城及“一脉三城”战略的关键联结点。
目前,该地块正处于意向征集阶段,具体出让时间尚未确定。莲都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已明确表示,将通过浙江省自然资源智慧交易服务平台发布预申请信息,欢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缴纳保证金并提交预申请。正式报名成功后,申请人将有机会参与竞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竞拍对参与者无户籍限制,且多人联合拿地无数量上限,每亩土地的起拍价设定在200万至300万元之间,竞拍成功后可直接以个人名义建房,无需通过公司形式操作。
此举不仅绕过了传统地产商,还为市场提供了独特的供给方式,是土地出让与房地产供需模式的新探索,或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新突破口。
此外,有媒体分析认为,个人集资买地建房会比从开发商手中买房价格更低,也更能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而个性化住宅不仅能吸引国内富裕阶层,甚至还可能吸引海外投资者,促进内外财富循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房地产的“阵痛”终究会过去。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