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员
近日,据网络消息称,万科多个区域公司,可能会以公开或者不公开的形式,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这将是继首席合伙人以及城市合伙人换防后,企业又一重要变动。 不只是万科,纵观房地产行业,新年前后,多家房企开启组织架构变革,涉及区域之多、调整范围之大,均为近年罕见,包括越秀、新希望、绿城、德信等房企。
Read more
文轩新闻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近60名房企董事长离职,《2022胡润百富榜》显示,今年有293位企业家因为财富缩水落榜。其中,涉足房地产行业的最多,占比约14%,即有41名地产老板消失在富豪榜,其中,中国女首富碧桂园杨惠妍,财富比去年下降1100亿元,是今年榜单上财富下降最多者,世茂许荣茂家族,财富则缩水700亿元。
据统计,30家披露三季报的房企中,超六成房企归母净利润录得负增长,有近一半房企为净亏损状态。30家样本房企中,九家房企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分别是万科、金地集团、华发股份、金融街、南国置业、迪马股份、滨江集团、荣安地产以及天健集团。
7月29日,中指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1-7月全国房企拿地TOP100排行榜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1-7月,50家代表房企招拍挂权益金额占比均值为77.4%,较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企业倾向合作拿地。
7月7日,穆迪发布报告称,5月份全国销售额降幅缩小,同比下降41.7%,降幅低于4月的48.6%,原因可能是封控措施逐步放松。虽然短期内购房者可能仍会保持谨慎态度,但随着政策放宽逐步产生效果,预计2022年下半年销售额的降幅有望缩小。
连续“松绑”政策作用开始显现:需求端释放、利率政策宽松,刺激市场短期上行动力增强,5月成都销量突破今年以来新高,随着增量客户扩容,市场热度有望持续回升。从月度销售情况来看,5月共计有695个项目实现销售,销售套数为12596套,合计约162.83万㎡,环比上涨1.7%和6.62%。从销售量来看,本月销售套数和销售面积突破今年5个月以来新高。
今年以来,全国超百城先后出台“松绑”政策200余次,从优化“三限”政策和提供购房补贴等方面刺激购房积极性,但受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救市效果相对有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9.5%,其中住宅下降32.2%。销售面积及金额同比维持负增长。
每年3月,是港交所上市房企集中披露过去一年成绩的财报季。据统计,总共217家品牌房企中,以3月3日率先发布年报的越秀服务和九龙仓置业拉开2022年房企年报季开端,截至目前已有106家公布了2021年业绩,还剩111家尚未发布2021年度财报。
2月15日,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按照申银万国房地产行业分类,A股房地产板块126家上市公司中,已有62家企业发布了2021年业绩预告,其中超六成净利润下滑,28家预亏企业中,11家亏损额超10亿元。
为给即将修订的“四川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更加准确、全面的建议意见,同时也为帮助会员企业搞好企业信用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2022年1月7日,成都市房地产业商会召开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建设座谈会,龙湖、中海、卓越、中铁建、中建等房企参加了会议。
以药明康德、迈瑞生物为代表的医药保健行业企业进入百强最多,有13家;其次是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大众网络服务行业,有10家。
整体来看这份榜单,发源地为成都的房企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以兴城人居、轨交集团和城投置地为代表的有成都国资背景的房企也都排名靠前,另外超半数川企发展趋势为持平或上涨,如新希望、德商、蓝润、领地等,他们或有着稳健的财务管理意识、或精于“小而美”,发展都较为成功。
据上证报消息,【点击查看信源】12月9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与展望”联合研讨会上回应近期美元债市场波动称,香港作为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已建立了一整套高效的金融运作体系,对于相关问题的处理也有清晰的法律规定和程序。短期个别房地产企业出现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
2021年以来,地产行业风声鹤唳,由恒大财富投资产品兑付引发的“暴雷”事件在行业内持续发酵。债务违约事件频发,房企爆发债务危机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多家看似火热的房企接连暴雷,债券违约主体从中小房企逐渐蔓延至行业头部房企。
当下,物业管理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越来越多的品牌房企将旗下物业服务板块业务拆分独立上市。物企上市浪潮下,它们的规模和业绩也随之浮出水面,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本质作为服务行业,业主口碑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但是却也是最为重要的。
月份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住宅投资94327亿元,增长9.3%。
中消协同时发布《商品房投诉情况专题报告》,针对房屋质量、价外加价、违约、违规诱导购房人、中介等方面对商品房投诉进行分析。
坚持房住不炒,政策从严,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房企销售规模及增速呈现一定分化。“金九”成色不足,9月全国百强房企首次同环比双降,累积业绩增速加速放缓,成都TOP10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仅微涨4%,TOP30房企中,两成房企业绩同比呈现负增长,市场下行压力加剧。
地产行业形势日益严峻时,有的房企选择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过冬,资金雄厚的房企则在下行周期中寻找机会,趁机抄底储粮。 于是收并购,成为近两年房地产领域的高频词之一。
万科 世茂集团 中南建设 中国奥园 中国恒大 中国金茂 五粮液 佳兆业 保利 保利发展 华侨城 华夏幸福 华润置地 四川 四川路桥 国家统计局 央行 富力地产 恒大 恒大地产 成都 房企 招商蛇口 新城控股 新希望 旭辉控股 时代中国 正荣地产 汤臣倍健 海底捞 碧桂园 绿地控股 花样年 蓝光发展 融创 融创中国 重庆 金地集团 金科股份 银保监会 阳光城 雅居乐 龙光集团 龙湖 龙湖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