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丨网络
一枚疑似天价耳饰引发中国社会舆论风暴。
17岁演员黄杨钿甜5月11日在社媒平台小红书发贴,晒出参加学校成人礼活动的自拍照,她特意凸显所戴的耳环,并在配文中称,耳环是妈妈的,“真的超级好看”。
然而,令小姑娘没有想到的是,社会很快就给她的“成年礼”上了一课。
黄杨钿甜所佩戴的耳环,被网友扒出疑似出自英国知名珠宝品牌Graff,价格高达230万元,天价饰品旋即引发公众对其高额消费合理性的质疑。
网友认为,2007年出生的黄杨钿甜作为年轻演员,不应该有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另有消息称,黄杨钿甜父亲曾为四川雅安公务员,其收入更不可能支撑其高消费。
全网热议之际,一位自称为黄杨钿甜爸爸杨伟的用户在社交平台发文称:网传百万耳环并不是正品,涉及的雅安灾后重建、赈灾贪官等传言是谣言。该用户表示,本人愿意接受大家的监督,也恳请大家能够保持理智客观,不信谣,不传谣。
之后,杨伟工作过的雅安市也做出回应,称其在2015年—2017年在雅安经合外事局工作,随后辞去公职经商至今。
一切看似顺理成章,无可指责。但网友依然关心杨伟的经商路径是否与原工作单位有利益或裙带关系? 杨伟的两次职业转型轨迹尤其值得关注:2013年参与地震重建招投标,2017年辞去公职经商,2020年疫情初期成立生物科技公司。这种与公共危机高度同步的"商业嗅觉"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面对汹涌舆情,杨伟的回复义正言辞,官方则表示"正在处理"。当网络进一步爆出2015年政府文件中杨伟姓名与电话与其经商时期完全一致时,上述回复就有一种掩耳盗铃,皇帝新装的感觉了。
目前,该事件还在进一步发酵,定论未知,或许会有新的变化,或许最终沦为404。
炫富、坑爹,类似事件在中国时时发生,从"北极鲶鱼"炫耀九位数家产,到董袭莹四年完成医学跨界,再到黄杨钿甜的"天价耳环",这些二代的行为方式正有意无意地暴露出这个社会严重的阶层分化,这种天壤之别的代差感极易诱发社会危机。
当黄杨钿甜删除社交平台内容,当杨伟公司完成股权变更,这场风波或许会逐渐淡出热搜,诚如诸多类似事件最终的结局,但公众记忆不会轻易消退,那些切身感受到的不公不会被抚平,它们只是被压抑,积蓄爆发的力量。
我们常说,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正义,但一个文明社会的制度难道不应该是限权扶弱,均衡发展吗?
让权力张牙舞爪,让资本肆意横行,将社会变成农场,将弱者变成羔羊,将他们的血汗变天价耳环、豪车豪宅,这样的制度不是一个好制度。
显然,唯有将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让阳光照进每个可疑的财富角落,社会才能重拾对公平正义的信心。
17岁的黄杨钿甜或许无辜,但这个社会的真相是所有人必须了解的,这是成人的基本修养。对该事件的追问亦不是对某个家庭的审判,而是对整个监督体系的考验,更是守护社会价值底线的必由之路。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