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天涯/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国内光伏及风电产业跨越式发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快速攀升,储能系统市场需求上涨。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紧抓国内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营收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2025年1月27日,海博思创成为首个登陆A股市场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其高成长性及稀缺属性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海博思创重视研发资金及人员的投入,对储能系统产品进行持续优化迭代,产品多项性能指标均具有显著优势。凭借技术创新以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海博思创与国内行业众多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发展和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拥有突出的行业市场地位优势。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量排名中,海博思创位居首位。
一、光伏及风电产业跨越式发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攀升
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内光伏与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国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利用大国。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0-2024年,国内光伏及风电合计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19.87GW、102.50 GW、125.04 GW、292.78 GW、357.39GW。截至2024年末,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886.66GW,风电累计装机容量520.68GW。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相关报告,预计2035年国内光伏发电量占社会用电量的28%;2050年,光伏将成为国内第一大电源,光伏发电量占社会用电量的39%。2023-2030年,国内风电年装机容量将达到70-80GW,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地位。
可见,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拥有持续增长空间,发展前景广阔。
而风能和太阳能存在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与用电连续性需求的矛盾持续激化。为了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市场对大型储能系统的需求也在快速上升。国内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储能应用场景日趋广泛,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空间广阔。
在诸多储能技术中,抽水蓄能技术最为成熟且总量规模最大,其次为以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其他如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蓄冷蓄热等储能形式的装机占比较小。
2021年是国内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自2021年以来,国内新型储能产业迎来快速增长。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2024年各期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分别为8.70GW、31.39GW、73.76GW,近三年CAGR达191.17%。
2024年,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内对其重视程度和价值定位进一步提升。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产业发展明确方向,引导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到2027年,国内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储能项目从“核准必配”转向市场化竞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都为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支持。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已累计发布2,470余项与储能直接和间接相关政策,其中2024年新增发布相关政策770项,是上一年同期的1.2倍。截至2025年1月20日,已有26个省市制定“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86.6吉瓦,到2024年年底,已有8个省份提前完成其“十四五”装机目标。近30个省市发布2025年新型储能产值目标,总额超3万亿元,其中20余个省市的2025年产值/营收目标超500亿元。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预测,保守场景下,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236.1GW,2025-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20.2%。理想场景下,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291.2GW,2025-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24.5%。
综上,“双碳”背景下,国内光伏及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强势增长。新型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历史机遇期,发展空间广阔。随着国内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加速发展,储能系统产品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二、营收高增且具备稀缺属性,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长超50倍
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随着储能行业逐步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海博思创经营业绩呈快速增长趋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据海博思创招股书及2024年年报,2022-2024年,海博思创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26亿元、69.82亿元、82.70亿元。2022-2024年,海博思创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77.46%。
营业收入规模及其增长率是主要利润来源和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反映了企业发展所处阶段及市场竞争情况。近年来,海博思创营收CAGR“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凸显其成长性。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2-2024年,海博思创同行业可比公司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能科技”)营收CAGR为-42.26%;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都电源”)营收CAGR为-17.57%;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电源”)营收CAGR为39.07%。
与此同时,近年来,海博思创的归母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超过营收增长。据海博思创招股书及2024年年报,2022-2024年,海博思创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亿元、5.78亿元、6.48亿元。2022-2024年,海博思创归母净利润CAGR达91.17%。
到2025年一季度,海博思创的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8亿元、0.94亿元。
除此之外,2024年海博思创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2024年,海博思创的ROE为23.38%。同期,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海博思创同行业可比公司派能科技、南都电源、阳光电源的ROE分别为0.44%、-32.76%、33.99%。
在海博思创上市之前,其已获得包括大型国有电力公司旗下基金、头部新能源汽车旗下基金以及蔚来资本、北京海淀国资委旗下基金等在内的多家机构的投资。
2025年1月27日,海博思创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首个登陆A股市场的储能系统集成商。
总结起来,近三年,海博思创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其中,营收CAGR“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成长性优异。同时,2024年海博思创的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此外,海博思创是首个登陆A股市场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具备高成长性,系拥有较强长期价值投资逻辑的稀缺标的。
三、客户资源优质且服务体系完善,海外市场合作频获突破
专注于储能系统领域十余年,海博思创经历了储能行业从示范应用期到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全过程。在这一发展浪潮中,海博思创实现了共享储能电站、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等多个场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建立了突出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
2024年,海博思创荣登彭博新能源财经一级储能厂商榜单,并上榜2024北京民营企业百强榜单,荣获北京市“双自主"企业资格认证,上榜2024中国能源企业500强。2025年5月7-9日,在欧洲智慧能源展览会期间,海博思创两个典型项目获得欧洲智慧能源奖优秀项目案例入围,包括新疆三塘湖250MW/1000MWh大型储能项目、北京四元桥充储一体化项目。凭借多项行业荣誉称号,海博思创在储能系统领域树立了优质的品牌形象,积累了品牌优势。
凭借丰富的产品体系、优质的产品性能和及时的客户服务能力,海博思创已经与众多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发展和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
海博思创的下游合作伙伴包括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主要央企发电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及特变电工等新能源企业。优质的客户资源为海博思创提供了市场竞争优势。
目前,海博思创已与主要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依托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开拓取得明显成效,客户类型逐渐丰富,优质客户逐渐增多,降低了对少数大客户的依赖,前五大客户集中度从2022年的83.70%下降至2024年的40.17%。
同时,海博思创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坚实的服务体系,以专业、高效、负责的态度,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
在夯实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海博思创全面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加速推进全球化市场布局,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实现境外业务订单的持续落地。
2023年9月,海博思创与欧洲客户签订10GWh储能系统意向框架合同,实现海外业务的重要突破。
2024年,海博思创与Fluence达成战略合作;与法国独角兽企业NW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包含了在2025年底之前供货500MWh的储能产品,以及在2026年底之前交付总计超过1GWh的储能产品意向订单;与澳大利亚能源集团Tesseract签署了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领域长期项目的合作协议。
2024年,海博思创已实现境外储能系统收入5.39亿元,毛利率达42.14%。随着海外订单的陆续排产发货,海博思创境外储能系统收入将进一步提高。
简言之,在国内,海博思创树立了优质的品牌形象,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同时,海博思创打造了坚实、完善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客户粘性。在国际市场,海博思创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已与多家全球性伙伴达成了突破性合作。
四、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储能装机排名前三,募资扩产强化规模优势
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海博思创的主营业务为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海博思创储能系统的销量持续增长,在国内储能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且销量增速高于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增速。
据海博思创招股书及2024年年报,2022-2024年,海博思创储能系统销量分别为2,101MWh、6,212MWh、11,815MWh,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7.14%。
截至目前,海博思创参与建设的储能项目超过300个,已投运的项目容量超过25GWh,成为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引领者。其中,新疆三塘湖项目是国内首个建成投运的GWh级储能项目,浙江龙泉项目则是全球首套原位固态化固态电池电网侧大规模储能电站项目。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量排名中,海博思创位居首位。
随着出货量的快速增长,海博思创的规模化优势日益增强。
另据标普全球数据,2023年,海博思创位居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储能装机排名前三。同时,以截至2024年7月底的数据为依据,在以累计装机和签约项目规模总和统计的排名中,无论以功率或容量单位计算,海博思创均位列中国内地市场首位。
然而,近年来海博思创产能趋于饱和,有必要扩大储能系统生产规模,保障产品供应。据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海博思创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1.20%、89.27%、198.11%、148.84%。需要说明的是,2022年及2024年1-6月,海博思创产能利用率下降主要系其新增产线还处在生产线调整、新设备调试阶段,导致短期内产能未能完全释放。
此番上市,海博思创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储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数字智能化实验室建设项目等。上述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海博思创产能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研发能力提升、营销网络扩张,将有效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五、持续创新增强产品性能指标优势,加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海博思创在储能领域不断深耕,凭借储能系统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以及数字化模型驱动的技术创新,深入推动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并致力于产品创新。
通过持续的创新,海博思创精心设计出最优的储能集成方案与运行策略,对储能系统的寿命、效率和可靠性等指标进行系统性的持续优化。
目前,海博思创储能系统产品具备安全性高、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智能化程度高等价值特性,产品的多项性能指标均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满足储能领域复杂场景的应用需求,并显著提高储能电站投资运营商的综合效益。
具体而言,海博思创产品实现系统效率最高达87.8%;功率型储能系统可实现高倍率2P充放电、响应快,应用场景相对广泛。海博思创的电池管理系统产品可实现自适应校准,达到SOC和SOH估算精度误差均低于3%;风冷和水冷储能系统产品能量密度分别达到171.47kWh/㎡和212.94kWh/㎡,运行温度范围分别为-40℃~50℃和-30℃~55℃,并可在4000m海拔地区安全稳定运行;功率协调控制系统产品单台最大控制128台PCS,可完成对电网的毫秒级出力支撑;能量管理系统产品通讯兼容性强,支撑百兆瓦级储能电站的海量电池数据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海博思创的北京四元桥东坝河充储一体充电站项目荣获ESIC2025第九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2025储能应用创新典范TOP10,HyperBlock II Plus 1500V高压液冷储能系统凭借其优异的产品性能,荣获ESIC2025第九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2025储能卓越产品奖TOP10殊荣。
为保持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与产品的先进性,近年来海博思创不断加大对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2-2024年,海博思创的研发投入分别为0.94亿元、1.79亿元、2.50亿元。其中,2024年海博思创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0.10%。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海博思创组建了一支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硕博士为主的技术研发团队。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博思创研发人员共322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0.21%。其中,博士学历占比4.35%,硕士学历占比52.80%。
同时,海博思创拥有具备CMA、CNAS和TÜV莱茵CTF2级目击实验室资质认证的实验测试中心,获批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准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牵头成立了北京市未来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中心。
经过长期的技术创新研发,海博思创构建了储能电池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闭环技术体系,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博思创累计获得168项专利(75项发明专利)及186项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成果,形成了8大核心技术模块和28项核心技术。其中,2024年,海博思创新增授权专利 54 项,包含授权发明专利 22 项。
总的来说,在“双碳”背景下,国内光伏及风电产业跨越式发展,带来储能需求持续增长,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其中,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强势增长,储能系统市场需求提升。作为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领先企业,海博思创是首个登陆A股市场的储能系统集成商,系拥有较强长期价值投资逻辑的稀缺标的。
自设立以来,海博思创始终专注于储能系统领域的创新开发,在储能系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产品的多项性能指标均具有显著优势。凭借完善的产品体系、不俗的市场开拓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客户资源、渠道优势,近年来海博思创的营收实现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海博思创在夯实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已与诸多全球性伙伴达成突破性合作。
发布评论
评论